债务纠纷中,最让人抓狂的莫过于遇到“老赖”——明明欠了钱,却通过转移财产、玩失踪、虚假诉讼等手段逃避执行,让债权人欲哭无泪。但法律早已织就一张大网,只要方法得当,完全能合法“围堵”这些失信者。
老赖逃避执行的底气,往往来自隐匿的财产。债权人要化身“侦探”,从三个方向深挖线索:
一是银行流水,通过法院申请调查令,查其近5年的银行账户,揪出“蚂蚁搬家”式转移资金的痕迹;
二是不动产,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查其名下房产,甚至可以查其配偶、成年子女的房产,若发现“代持”或低价转让,可提起债权人撤销权诉讼;
三是隐蔽财产,比如老赖开公司,就查公司股权是否转移到关联人名下,或者查其是否有投资性收入、分红等。
法律对老赖的追责是多维度的。
如果老赖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除了限制高消费(比如不能坐飞机、高铁、住星级酒店),用人单位还能扣减其绩效、奖金;
若老赖存在隐匿财产、拒不执行判决等行为,可向公安机关报案,追究其“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”,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,这种“刑事威慑”往往能让老赖瞬间“服软”。
执行不是“碰运气”,而是“技术活”。遇到老赖时,别慌、别急,更别违法(比如私自拘禁老赖),用好法律武器,让法律程序为你“代言”。